Friday 20 August 2010

畢老林 - 投資者日記 - 「凶兆」乍現,信是不信?

畢者推介
■工行(1398)提出私有化工銀亞洲(349),開出溢價27.77%的條件,對小股東而言頗為吸引。然而,作為泱泱大行,不僅只付出合理但非慷慨的價錢,更加出言「要挾」,未免令人失望。詳見32頁「財經DNA」 。

■溫州一個入會費40萬元人民幣的高爾夫球協會,要員名單包括當地二十多名市政府領導幹部,難免引起貪污腐敗及官商勾結的聯想。陳建良在26頁「財經觀察」從這場高球風波,探討中國的社會問題。

■改善財政狀況不外乎開源、節流或變賣用不茠漁a當。對於一眾債台高築的歐洲政府而言,削減開支及提高稅收都要付出沉重的政治代價,何不出售手上的電訊公司股權幫補國庫?詳見34頁「THE LEX COLUMN」 。

8月16日,周一。上周五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,華爾街股市未能擺脫「黑色星期五」的厄運,最終以下跌收場,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走低。受惠於內地股市抽升2%,港股是日呈V形反彈,結束過去四日的跌勢。瓻全日倒升40點或0.2%,收報21112點,成交金額略增至582億元。國企指數上揚85點或0.7%,收報11726點;期指逆市下挫44點,跌穿21000點水平,造20985點,大幅低水127點。

上周五,曾財爺出招壓樓市,相關意見,周末「日記」已表。老畢原以為,上《信壇》回應該文的讀者,必會就樓市或新招效力暢所欲言;殊不知「表錯情」,講樓的壇友十中無一,對美股「凶兆乍現」議論紛紛者,卻十居其九!

想深一層,本港樓市既是One peg, same monetary policy, three economies的問題,不論經濟盛衰市旺市淡,當局皆無法透過加息減息、升值貶值應對調度;政府事事被動,結果是資產泡沫、金融危機縱能預見,亦無防範良方,壓抑樓市云云,聊盡人事而已。

與其絮絮不休講完又講,放棄談樓,把焦點轉向「興登堡凶兆」(Hindenburg Omen)這個令華爾街人人聞之色變的名詞,可說甚具「前瞻性」。

老實說,在下之前對「興登堡凶兆」雖略有所聞,但一則技術分析並非老畢所長;二則建基於統計的「結論」,無不涉及或然率,參考可以盡信卻不宜;三則互聯網資訊泛濫,只須有人在網上稍為提及,凶兆、末日一類的詞語,一傳十、十傳百,「開枝散葉」速度之快,比「凶兆」本身更駭人。即使老畢不作跟進,本文見報之日,有關「興登堡凶兆」的種種,網上俯拾皆是,必矣!

然而,在下仍想一談「興登堡凶兆」;不為其他,只因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(「興登堡凶兆」上次出現,時在雷曼倒閉前後),環球股市潛伏了眾多重要卻遭投資者忽略的現象隱憂,它們非但早就存在,成為市場生態的一部分;此等現象加在一起,更力足改變整個市場。

注意深層次矛盾
道指上周走勢惡劣,一星期累計急挫3.3%,創六周以來最大跌幅。被視為具預示股災之效的「興登堡凶兆」技術指標,上周四再度悄悄現身。創造該技術指標方程式的數學家米耶卡(Jim Miekka)警告,「興登堡凶兆」的出現,顯示美股將於9月暴跌!

「興登堡凶兆」是以1937年失火墜猁獐w國飛船「興登堡」號命名,主要追蹤紐約證交所上市股票,由多項準則組成,信者認為可以預示股市走勢轉弱或暴跌。要辨別「興登堡凶兆」訊號,必須符合四大準則:一是每天創五十二周新高及新低的股份數目,均需要超過當日大市成交股份數目的2.2%;換句話說,創新高及或新低股份數目,必須超過六十九隻(以紐交所三千一百二十六隻股份的2.2%計算);二是十周移動平均線正在上升;三是量度市場波動的麥克連指標(McClellan Oscillator)當日出現負數;四是當天創五十二周新高的股份,不得多於創五十二周新低股份的兩倍,但創五十二周新低股份可以多於創五十二周新高的股份。

按圖索驥,美股上周四有九十二隻股份創五十二周新高,另有八十一隻股份創五十二周新低,兩者均高於第一個即2.2%的準則;其餘三項也符合理論準則的要求。歷史數據顯示,自1987年以來,美股每次大跌市前,都會出現「興登堡凶兆」,而上一次出現此訊號乃2008年10月,即雷曼兄弟倒閉期間。

大家是否相信「興登堡凶兆」,老畢並不在意。正如前述,在下想說的,是一些潛伏已久卻不為人正視的市場現象。分開來看,這些隱憂「獨立」存在,一般人不為以甚,但一旦結合起來,卻力足成為一股徹底改變市場生態的力量!

值得一談的包括:一、交易所買賣基金(ETFs)佔大市成交比例日高,此等基金讓投資者(散戶、專業皆然)以一籃子股票形式,「宏觀」地押注於指數或行業板塊;相形之下,公司估值、企業財務、個股業務前景等基本因素變得「次要」。

ETFs的冒起,要多得收取高昂管理費的基金經理「辦事不力」,大都無法跑贏股市指數。退而求其次,基金公司紛紛以不跑輸指數、即回報跟大市看齊(或稍勝),作為衡量表現優劣的基準。在這種業界「共識」下,不落後於指數(基於人人只求跟大市看齊,不落後於指數等同不輸給競爭對手),已成為所有基金追求的共同目標。然而,投資者付出高昂費用,不正是為了基金經理跑贏大市那個百分比的回報嗎?不求有功但求無過,投資者付出額外費用,所為何來?

二、ETFs正是覷準這個空檔,乘虛而入,憑茼炮O廉宜(相對傳統基金),贏盡「用家」歡心。從交易成本出發,ETFs的高速發展,確有彌補基金業重大漏洞、為股民提供一個低成本投資渠道的實益。可是,過於急劇的發展,令ETFs這種投資工具非但對傳統基金構成威脅,它們在交易所的成交比例,也日漸跟個別股份(individual stocks)並駕齊驅。

獨立地看,交易所買賣基金具「修正」傳統基金濫收費用、為基金業引入競爭的良性效用,但一件「好事」若任由其不受管制地自我膨脹,原意甚佳的新穎投資工具,也有可能引發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後果。

今日在英美一類成熟股市,以成交金額計算,增長最快的環節正是五花八門的交易所買賣基金;相比之下,個股交投呆滯不前。由於股票ETFs的設計,一般跟基準指數掛u,而個別股票在基金中的權重,則與市值成正比;當市場發生重大事故或恐慌,比如上次出現「興登堡凶兆」時的雷曼倒閉,大股小股皆跌個四腳朝天,固然不在話下,但海嘯發生至今兩年,華爾街個股之間的「關連系數」,竟比雷曼出事前後有過之而無不及!

由此可見,ETFs的流行,令基金組合成分股買入或沽出的決定,並非按估值(valuations)為準(高沽低吸),而是以市值加權為依歸,即市值龐大的股份,即使估值吸引,在沽盤湧現下仍會首當其衝,令精於揀股(stock-picking)的「價值投資者」無用武之地,此其一;指數主導個股,再加上槓桿因素和衍生工具對指數的影響,市場波動變本加厲,勢所必然,此其二;個股與個股之間同上同落,A與B、C跟D,走勢近乎一致,結合旨在不斷賺取微薄差價的「高頻交易」(high-frequency trading〔HFT〕)推波助瀾,今天的股市已變成「價格決定價值」(prices determine values),跟價值一脈堅信不移的「價值決定價格」南轅北轍。

「興登堡凶兆」?信不信由你。然而,老畢眼中的「凶兆」,卻是潛伏在環球股市、包括A股ETFs蔚然成風的港股背後的「深層次矛盾」!

斬多四O成交下挫
港府「九招十二式」的「藥力」漸漸散退之後,財爺上周五突然「斬多四O」,雖然老畢認為壓抑樓價的作用有限,短暫性效果卻即時浮現,新盤、二手樓買賣齊齊降溫。在剛過去的周末期間,一手盤只錄得四十三宗成交,較上一周有所回落;二手樓市反應較大,十大屋苑僅得三十三宗成交,比上一周大跌超過五成。

財爺趕在賣地前夕出招,連累到今日拍賣的紅磡灣及亞皆老街前民安隊訓練中心兩幅地皮,市場估值應聲下調最多一成。目前,前者估值介乎21.9億至29.3 億元,與勾地價17.7億元比較,高出23.7%至65.5%;後者估值約31.5億至39.4億元,相比勾地價28.57億元,高出10.3%至 37.9%。

地產股繼續成為市場的沽貨對象,地產分類指數重挫2.6%或734點,收報27055點。信置(083)下瀉5.7%,新地(016)及新世界發展(017)同時下挫逾4%,琣a(012)下跌3.2%,長實(001)也錄得超過2%的跌幅。美聯(1200)從事一手及二手物業代理,股價受到「雙重打擊」,暴瀉近9%。

國美(493)權力鬥爭漸趨白熱化,據內地傳媒報道,管理層計劃增發兩成新股,以攤薄第一大股東黃光裕的股權,令其難以取得足夠票數,在股東會上通過重組國美董事會。雖然其後國美發出聲明,表示不知悉有關推測配股的原因,股價仍然大幅下挫6.4%,收報2.19元。

發新股擊退外敵,並不是什炤s鮮事。兩間老牌公司──新世界及麗新系,以往同樣因資產淨值出現大幅折讓,而受到「外來者」的狙擊。兩家公司都是透過發行新股,從而攤薄「外來者」的股權,令到對方知難而退。老畢曾經講過,上市公司發行兩成新股的授權,現有股東未能參與認購新股,並不公平。從國美、新世界及麗新系的事件來看,公司發行新股的授權,也可以成為權鬥的工具。

財經SMS

■日本4至6月份的實際GDP年增長率0.4%,增幅為三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準,低於1至3月份修正後4.4%的增幅。第二季度GDP增幅遠遜於經濟學家預期的增長2.3%。主要受國內需求減少0.2個百分點所拖累。

■歐盟統計局公布,7月份歐羅區較上年同期通貨膨脹率為1.7%,高於6月份的1.4%。當月消費者價格較6月份下降0.3%,6月份為上升0.1%。數據與預期一致,主要受能源價格的上漲推動,但仍低於歐洲央行的目標值。

■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公布的製造業調查報告顯示,8月份紐約州製造業活動較7月份的5.08小幅升至7.1。不過,新訂單指數從10.13降至-2.71;而發貨指數從上月的6.31大幅下滑至-11.50。當月的就業指數有所改善,從7.94升至14.29。

■工信部公布,7月份中國出口鋼材455萬噸,較6月份減少107萬噸,7月份進口鐵礦石5120萬噸,比上個月增加403萬噸。據此計算,7月鋼材出口降幅已接近兩成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MyHotComments.com